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心组发言: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慈善文化(2025年),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中华慈善文化源远流长,深邃精湛,对促进党员干部涵养民本情怀、激发奉献精神、增强廉洁意识、践行正确义利观念、提升道德境界均具有积极作用。传承慈善文化能够'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有利于党员干部不断提升党性修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传承慈善文化,有助于涵养党员干部的民本情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本思想是传统慈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商周时期,敬天保民的观念就已出现,古人用'民情可见“的观点解释天命,强调从民情知天命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得到儒家的继承和发扬,如孔子主张'修己以安百姓“,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提出'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这些民本思想绵延千年,饱含哲理,寓意深刻,对后世种种惠民济民政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曾多次引用反映古代民本思想的名言,深刻阐述传统民本思想的时代价值。党员干部汲取民本思想精华,有助于牢固树立人民立场,深入践行党的宗旨。具体来说,一是利民。'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要深刻把握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二是忧民。'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只...
(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