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二十一文明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写材料用典】只公之一字,乃见克己之效验(完整)

【写材料用典】只公之一字,乃见克己之效验(完整)

时间:2025-08-01 16:1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材料用典】只公之一字,乃见克己之效验(完整),供大家参考。

【写材料用典】只公之一字,乃见克己之效验(完整)

【例文】'只公之一字,乃见克己之效验。“北宋程颢和程颐甚至将其摆到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理学大师朱熹说:'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公私分明,不仅能为行动廓清迷雾,更是抵御诱惑、砥砺自我的武器。(解放军报《得失之间见公私》)

【典故】出自明代薛瑄《读书录》,有负才能而见于辞貌者,其小也可知矣。中夜以思,只公字一字,乃见克己之效验。

【释义】意思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克制了自己的欲望,就要看其是否做到了公。

【赏析】古人讲,'志忍私,然后能公;
行忍情性,然后能修。“一个人的得失观、公私观,是其思想境界和价值取向的体现。东汉的苏章初任冀州刺史时,其故人在他的辖区任清河太守,有赃情。查处之前,他设酒肴招待太守,叙平生之好甚欢。太守以为会因顾念私情而免灾,大喜道:'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苏曰:'今夕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
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遂治其罪。正因为苏章走马上任能公私分明,秉持公心,毫不含糊,才使得冀州境内'望风畏肃“。

明代徐溥效仿古人,不断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书桌上放两个瓶子,分别装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出生一个善念、做了一件好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
若有不好的念头或言行过失,就在瓶中投一粒黑豆。一开始,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反省并激励自己。慢慢地,瓶中黄豆越积越多,黑豆越来越少了。正是凭着这种持久的克己自律,徐溥不断修炼自己、完善自我,终成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也留下了'储豆律己“的千古佳话。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始终把国家大义放在首位,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没有个人私利,成就了百年大党长青的秘诀所在。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分清公私、明晰得失,清清白白做人、柠檬...

全文已隐藏

(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版权所有:二十一文明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二十一文明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二十一文明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