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二十一文明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写材料用典】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精选推荐】

【写材料用典】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精选推荐】

时间:2025-05-03 14:1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材料用典】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写材料用典】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精选推荐】

【例文】'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则患可解也。“孙子之言说的是,一个指挥员在筹划军事行动时,必须兼顾利和害两个方面,在利思害,在害思利。这就要求我们,在应对未来错综复杂的信息化战争时,必须正确处理眼前与长远、战略与战术、有形与无形的关系,善于审时度势,开放思维,权衡利弊,比较长短,切不可利无轻重、害无大小,凡利皆趋、凡害皆避,这样往往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中国国防报《警惕'双曲贴现“效应》)

【典故】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九变篇》,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释义】意思是,聪明的人考虑问题,一定会兼顾到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在不利情况下看到有利的一面,便能增强必胜的信心;
在有利情况下看到有害的一面,才能有所准备消除祸患。

【赏析】古人讲,'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好处也就必然有坏处,有可能成功也就有可能失败;
因此,需要辩证地分析,认真地看待。事实上,回顾我们党一路发展走来的光辉历程,不仅是一部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斗争奋进史,也是一部'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的唯物哲学史。在革命初期,党内部分同志对时局估量产生了悲观情绪,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有迅速到来的可能。毛泽东直指党内存在的悲观思想,于1930年刊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文中形象地比喻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一只航船、一轮朝日、一个婴儿,这一个个处在初生状态的意象,都蕴藏着无穷的生机与希望,而这恰是在启迪我们:看问题就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发展的角度、站在变化的维度,才能看得到事物的全貌,也才能以辩证思维把握住趋势、权衡好利弊。新时代新...

全文已隐藏

(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版权所有:二十一文明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二十一文明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二十一文明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