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二十一文明网>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写材料用典】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

【写材料用典】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

时间:2025-07-26 17:45:02 党建材料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材料用典】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供大家参考。

【写材料用典】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

【例文】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这既显现出廉与贪的区别,也描摹出得与失的智慧。为官一方,是志在节用裕民,还是谋求个人权势;
是忧虑百姓安康,还是贪求自家富足,彰显境界修养、价值取向,也决定人生走向。近代教育家唐文治曾写过一副对联:'人生惟有廉洁重,世界须凭气骨撑。“为官者若是在清廉上过不了关,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围猎,骨头就会变酥变软,就容易弯腰失节。而守住了清廉,便有定力、有底气、有力量。(解放军报《廉平之守不可攻》)

【典故】出自隋王通弟子编著《中说>卷一>王道篇》,子曰:'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

【释义】意思是,清廉的人常常因无所贪求而感到快乐,贪婪的人常常因欲壑难填而感到忧虑。

【赏析】古人讲,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推崇的清正品格。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自表后主》中自白:'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位高权重却能严格律己,展现了贤相诸葛亮知足知止的人生智慧。其修养之道在《诫子书》中展露无遗:'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俭朴正是君子修善自身、淳养品德的不二法门。诗圣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自己虽穷困潦倒,自顾尚且不暇,却依然不失兼济天下苍生的情怀。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体现了'无私无我“的忧乐观。这种'无我“精神可谓一脉相承、薪火相传。文化既可以启智润心、陶冶情操,还能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方式,让人们在春风化雨中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产党人不可或缺的政治营养和精神钙质。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崇廉戒贪,主动...

全文已隐藏

(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猜你喜欢

    《【写材料用典】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网站客服(接代笔)

    网站客服

版权所有:二十一文明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二十一文明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二十一文明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