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二十一文明网>党课下载 > 党课: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第二个结合”实践探索及启示(全文)

党课: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第二个结合”实践探索及启示(全文)

时间:2025-10-16 18:45:02 党课下载 来源:网友投稿

自******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第二个结合“的命题以来,党不断深化对'第二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并将其列为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着重强调了'第二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紧密联系。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初步形成了推进'第二个结合“的理论自觉,并将其运用于构建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的实践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总结和学*延安时期党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深刻把握和推进'第二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指导借鉴意义。

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第二个结合“的实践探索

1.目标设立: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命题,认识到需要建立起文明先进的中国,从而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第一,打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文化形态。毛泽东指出,彼时中国阶段性的革命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必须坚持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革除传统文化中的反动部分,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进社会形态的革新。第二,批驳非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潮。面对国内存在的不少反对曲解马克思主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声音,以及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问题,毛泽东指出,应用马克思主义批判地总结历史文化,与此同时按照中国的特点应用马克思主义。第三,发挥统一战线的凝聚力量。毛泽东非常重视党员干部学*历史文化,并鼓励先进知识分子研究民族史,以此凝聚民心。张闻天也认为马克思主义要求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与特点,他指出'对于动员全国最大多数的人民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定有很大的帮助。“改造与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维护团结抗战的局面、争取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2.样态创新:彰显新文化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新文化应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具有民族特点的、民族形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第一,新文化的民族性。毛泽东指出,新文化不应是割断历史的文化,既要建立起同其他进步文化的相互吸收、相互发展关系,又要注重与中华民族的特性相结合。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批评了部分党员干部'言必称希腊“的作风,号召全党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历史文...

全文已隐藏

(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猜你喜欢

    《党课: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第二个结合”实践探索及启示(全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网站客服(接代笔)

    网站客服

版权所有:二十一文明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二十一文明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二十一文明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